查看原文
其他

宠物是最好的人性满足方案吗?

秦轩 FT有教无类 2023-01-11
宠物是人和自然共同合作了无数年共同创作的某种产品,它又比任何的人造物都更不“自然”。


文丨秦轩
全文共2817个字


那天打开大门,看见一只1个多月的小奶猫侧躺在土上,毛一缕一缕地翘着,身上爬满蚂蚁。7岁半的女儿反应比大人要快,当我感到不妙的时候,她已经蹲下去抓住了小猫的身体。小猫当然毫无反应,全身僵直,像一只塑料玩具任人摆弄。我赶紧告诉她小猫死了,又让她去洗手。

小猫是几天前跑到我们院子里的,一共3只,灰灰的,上面有黑色白色的条纹。朋友看过照片说这是很常见的狸花猫。有一只大猫跟着他们,我们猜应该是猫的妈妈。3只里有一只胆子大,第一眼见到我们就敢无畏地跑过来,即使被抱在手里,也不会留下心理阴影。另外两只则会躲躲闪闪,小心地靠近,吃到东西,叼走,如此反复。所以很自然地,勇敢的小猫最受青睐。

看到死猫,女儿难过,不一会儿叫了妈妈下来, 3人一起难过。我还好些,他们母女俩蹲在地上抱头哭,搞得我有点怀疑自己的同情心是不是偏弱。大猫趴在旁边,约三四米距离的阴影里。那里有施工后遗留的水罐子,常有野猫野狗出没,估计也是这一家子的窝。

女儿说,死掉的一定是爬爬,就是那只最勇敢的。好吧,我才知道女儿已经给3只小猫起了名字。我说也许不是爬爬,是另外的,但是女儿肯定的说,就是爬爬,肯定是它。我又问女儿怎么这么肯定,是她能观察到每只猫的花纹不同么?她说不是,只有爬爬才爱乱跑。它自己就敢跑出我家的院子,跑到铁门外去。

在妻子的提议下,我们就地挖坑,把小猫埋了。过了些日子,我表弟来又种了点向日葵种子。女儿说爬爬会变成一朵花。

我们后来反复想过,猫是怎么没的。女儿觉得可能是跑外面路上玩,天黑被车轧了,因为它看起来有点扁扁的。我则觉得大概是口渴,去旁边的小河沟里喝水,淹死了。否则怎么解释它身上那些翘起来的毛。我还看过院子里的小水池,里面并没有爪子挣扎过的痕迹,让我略心安。不管怎么说,一个很小的也很可爱的生命走了。按理说不应该是死在门口,大概是猫妈妈把它叼过来,想让我们帮忙救一救。

事后证明那只猫的确是爬爬。剩下的两只小猫对人要谨慎得多。女儿给他们起名叫怕怕和怪怪。她能很轻易很自然地区分出两只猫。我开始以为是她能看出猫的长相不同,但她说怕怕胆子最小,所以叫怕怕。好吧,要是按这个标准,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叫困困或者懒懒。

3只变2只,对胆小的怕怕来说,分到好吃的食物会多些。妻子买来了幼猫专用猫粮和成人猫粮,装在不同的盆里,但我不知道那两只小猫和大猫能不能分的清楚。我们也会把吃剩的肉骨头、鱼骨头、剩牛奶供出去,最受欢迎的,是三文鱼的鱼骨头。有次怪怪一边啃一边嗷嗷叫,咬一口叫一声,很萌。

小猫们不知道怎么发现从纱门下面可以钻进屋,会趁人不注意溜进储物间偷吃的。想想还挺搞笑,以前在村子里住闹老鼠,想过养只猫,现在反过来家里开始闹猫。小猫不讲理,我去驱赶它,它们冲我哈气,凶我。当然,每次都是我拎着猫脖子后那块皮,给请出去。反正他们也不记仇。

小猫在院子里乱窜,把我们新种的生菜菜苗和豌豆苗踩的乱七八糟。半个多月下来,它俩个头变大,肚子变圆。这几天胆子也大了。以前它们吃东西,我们过去它们就跑,现在有点忽视我们,其次就是开始练习爬树。大猫在边上看着,啥也不管。它现在经常出现在院子里,大概已经以此为家。

大猫有时候和小猫一样会跑到纱门前喊两句,我猜它可能是要吃的。它倒没有溜进家里的习惯,不知道是出于谨慎还是礼貌。

总之一大两小三只猫就在我们家的院子里住下了。有朋友说过应该给这些猫打针,这事我还在犹豫。我们现在的做法是,偶尔捞住小奶猫,捧手心里抱抱,然后就洗手。

我们讨论过,要不要把小猫抱进屋,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宠物。女儿有时候会想,我则明确拒绝。

我能理解,现在住在楼房里的人类们,很需要宠物,这是本能设定。我们的出厂设置需要我们相对赤身裸体地和天地万物连接,连接首先靠感官,其次才是头脑。失去连接,人大概率会疯掉。

刷抖音、喝酒、看书解决不了这些问题,顶多是缓解。身体的参与程度越深,得到的满足似乎也越多。所以撸猫比刷抖音治愈,比读书愉悦。

现代生活的日常,和人造物品的连接多,和生命连接少。人造的物品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,身心的饥渴却史无前例地多且难以抚慰。老话说楼房不接地气,其实很有道理。小区里的园林建设再好,也难以和自己的身心连接。人们需要在阳台养几盆绿色,更需要宠物。

一个人在和宠物发生身体的接触时,他不会有安全感上的紧张,不会有责任感的焦虑,不会想着要动什么心眼,身心放松,愉悦、治愈,体验比瑜伽、正念恐怕还要更松弛。人每天要穿上工作服,用知识把自己变成工具,扮演各种社会角色,异化久了,得自我调节,日常通过和宠物连接,释放自己最自然的“人性”。

宠物可以让人感到自己还是个人,还是自然的一部分。说得极端一点,宠物和现代人的基本需求,是相关的。保护宠物,应该被看为人的基本权利。但是,在某些情况下,宠物并没有被当作主人的权利看待,而是被当作一种可以被消灭的物品被处理掉了。人们对物品的态度无非是喜新厌旧,处理掉旧的,换一个新的来就是了。当人们把宠物当成物品的时候,也就是在忽视人最自然的那部分“人性”,也就是把自己也当作了人造物,当作不需要和其他生命连接的怪物。

不过,我从来不认为宠物是最好的人性满足方案。说心里话,我自己是不太习惯让一只动物成为宠物的。总觉得那对动物是压抑,以前家里养过虎皮鹦鹉,一只猫,也养过仓鼠。但说我和它们之间建立了什么连接,感情倒也说不上。宠物这类物种,是人和自然共同合作了无数年共同创作的某种产品,它又比任何的人造物都更不“自然”。

宠物很神奇,它可以呼之即来,喝之即去。想连接的时候连接,想丢到一边也不会有心理负担。而且,和同一只宠物的连接日子长了,体验不会有明显的衰减。爱人间会吵架,会分手,会分手,但和宠物不会。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可以和宠物类比的物品,大概就是奴隶了。

还是院子里这几只狸花猫好。它们可以在院子里爬树,翻土里的虫子吃,也可以吃人类给的施舍。他们有点像在我家寄生,又有点像关系微妙的邻居。

前两天遇到了隔壁的朋友。朋友说,最近院里来了两只小奶猫,于是他们买了猫粮。我们很快比对照片确认是同一对小猫。

女儿这几天总说,小猫来得少了,白天不出现。我现在知道了答案。回家告诉女儿,她毫无反应,一点也不担心小猫们搬走。

我挺感谢这几只小猫的。我相信女儿长大了,回忆起这个院子时,会想起那几只猫。因为她曾为爬爬哭过,给怕怕和怪怪喂过肉。这些生命的连接会构成记忆,构成她童年里独有的生命体验。

不知道为什么,我老觉得住在小区里的孩子,会缺少记忆。看起来每天的生活也还有色彩,有的玩,有的看,有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,但能让人记忆的日常有多少呢?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
作者作者为前媒体人,博雅小学堂系列节目《胖叔叔带你去旅行》主播
责任编辑 袁漪琳yilin.yuan@ftchinese.com
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



推荐阅读

2020s艰苦留学组“搁浅”上海滩之后

网课家长自救:“弹性轮值带娃”会是好办法吗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